淮扬菜文化传播策略 – 文化传播论文

淮扬菜文化传播策略 – 文化传播论文

淮扬菜文化传播策略 - 文化传播论文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淮扬菜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阐述了淮扬菜文化品位高雅、中庸平和的核心内涵,分析了淮扬菜文化国际传播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利用新媒体传播、打造文化品牌以及创新视觉感受3个方面,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淮扬菜的文化传播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淮扬菜;文化传播

在我国的饮食文化中,依据不同地域饮食特色有各类菜系之分,淮扬地域的菜系被称为“淮扬菜”,《尚书》中有对淮扬菜最早的记载[1]。淮扬菜的历史发展极为悠久,是中华美食的重要流派,无论是八大菜系还是四大菜系,淮扬菜始终占据一席之地,而且是我国唯一以省级以下城市命名的菜系。江苏省淮安市是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现存的淮安名菜就有1300多种,由其首创的达400多种,因此淮安市于2002年被命名为“淮扬菜之乡”,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余届“中国·淮安淮扬菜美食文化节”。以淮安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淮扬菜,品质精良,格调高雅,历经4000多年长盛不衰,其菜系文化中独特的核心内涵非常值得深入探究。

1淮扬菜文化的核心内涵

江南多文人才子,淮扬地区的文人才子们为淮扬菜的发展与创新融入了独特的文化内核,因此淮扬菜又被称为“文人菜”,文学与菜品的完美结合是淮扬菜最大的文化符号与标志。学术界对淮扬菜文化的核心内涵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1文化与菜品融合,品位高雅

淮扬菜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文化发展史,菜品与汉赋、唐诗、宋词中的美妙意境相融合,历代文人雅士,李白、苏东坡、杨万里等都留下了赞美淮安地区美食的名篇佳句,淮安人吴承恩更是在《西游记》中列出了30多种淮安野菜佳品,直至清代,淮扬菜与文人、文化的这种融合达到了顶峰。著名的汉赋家枚乘为人们呈现了一份标准的淮扬菜单,宋代大文豪苏轼与欧阳修都曾任扬州太守,“樽中美食,箸头文意”为淮扬菜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淮扬菜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这其中文人与文化的融入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当时,吟咏淮扬菜的诗作达200余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袁枚的《随园食单》。至现代,在著名文化大家朱自清与汪曾祺的笔下[2],淮扬菜中的文化更是熠熠生辉,文化品位高、格调高雅不凡,成为淮扬菜与其他菜系最大的区别。

1.2人文精神与菜品融合,中庸平和

淮扬菜中还蕴含着难能可贵的人文精神,即中庸、平等与和合。淮扬菜的烹饪手法,融合了煎、熬、炙、烩等多种方式,尤以五味调和为标准,而且流露出不分贵贱、平等和合的思想。如淮安地区的平常百姓人家,也力求制作精品小菜使日子过得更加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淮安名菜多是由居家小菜登上大雅之堂,著名的酒焖黄鸡更是得到大诗人李白的赞叹,称其为“一餐感素诚”。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表现出了淮安人包容、质朴、平和的地域文化性格,使其菜品成为淮扬菜系中的一枝独秀。

2“一带一路”背景下淮扬菜文化传播的现状

淮扬菜文化传播实质上是文化底蕴、人文精神与工匠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其文化内核在4000余年经久不衰的传承中发扬光大,是我国进行国际文化传播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均呈现出多元、融合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是顺应国际发展形势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2014年被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从“一带一路”涉及的地理范围来看,其沿线辐射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赋予了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间相互理解和人文交流、彼此信任、共创人类文明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是最基本的前提与基础,成为连接沿线各国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因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淮扬菜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的遗产,是我国著名菜系中的重要标签和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代表,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其对文化内核的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3]。但从目前淮扬菜的文化传播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1淮扬菜文化传播的国际知名度不高

淮扬菜虽然在国内的知名度较高,并且具有良好发展势头,但其在国际上的知名程度并不高,这从国际上对淮扬菜的研究数据上可见一斑。在国际上较为知名的期刊数据库中,关于我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众多,但其中关于淮扬菜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仅仅有几篇中国研究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而国外学者尚未以淮扬菜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可见淮扬菜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高,其影响力有限,未能在国际舞台上一展文化风采。

2.2淮扬菜在与国际接轨中的融合与创新不够

淮扬菜文化虽然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底蕴,但从国际角度来看,其融合与创新的程度仍显不足,如在继承和发扬中只考虑淮扬菜的传统特色,却忽略了与国际接轨上的发展与创新。国际文化交融发展的视野要求必须做到传统与时代、融合与创新相互结合,淮扬菜在彰显本菜系特色的同时,还应注重与国际餐饮文化的交叉融合、相辅相成,否则淮扬菜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则难以打开局面[4]。淮扬菜要实现真正的创新与国际上的交融,需要的是源自其文化内核的创新理念,并非是菜品形式上的表面更新,而是要从其文化本源出发进行其文化内涵上的创新,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2.3淮扬菜文化的国际品牌效应不足

目前,淮扬菜与各式西餐、日韩料理相比,特别是在国际快餐品牌肯德基、麦当劳面前,其国际品牌效应显得犹为不足,这与其品牌文化的推广有很大关系[5]。淮扬菜选材精致、做工考究、文化厚重的优势未能发挥出来,很多国人对淮扬菜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口感、味道、菜式的表面层次,对与菜品相关的文人趣事、历史渊源却所知甚少,导致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温不火、形只影单的地位。这一现象反映了当前淮扬菜系未能形成文化传播的品牌效应,未能挖掘出强大的文化精神内核来作为自身发展革新的支撑,因此无法捍卫、发扬、传播淮扬菜系先辈们留下的丰厚文化底蕴,无法通过舌尖上的传递在国际上留下中国文化符号的淮扬菜系特色[6]。

3“一带一路”背景下淮扬菜文化传播的策略

3.1淮扬菜文化的新媒体传播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传播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淮扬菜的文化传播可乘着新媒体东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①建立淮扬菜美食文化传播网站,其中当地政府要起到重要的推动与引领作用。由政府主管文化、宣传、旅游的相关部门联合构建淮扬菜文化传播的专门网站,整合媒体传播形式,与美食业界著名的传媒与广告公司合作,定期做好信息的传递与更新,对淮扬美食文化进行弘扬与传播。还要成立淮扬菜研究会、文化博物馆等相关组织机构进行淮扬美食文化的研究,挖掘淮扬菜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时代新意。②借助智慧旅游的契机,构建网络版本的淮扬旅游美食地图,让国内外的游客在旅游中品尝体味到淮扬菜的独特文化韵味,无形中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③创建淮扬菜系的美食文化公众号,打造出公众号的品牌效应,推送文化性、视觉体验性俱佳的淮扬美食文化[7]。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各种新媒体传播手段时,需确保文淮扬菜文化信息翻译的准确性,淮扬菜系要走出国门,走进国际视野,其文化资料信息的准确传递与规范宣传,使其在跨文化交流中被认同和接受,真正走出中国,与国际文化接轨。

3.2淮扬菜文化的品牌打造策略

品牌是一种产品最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内涵,最能体现出该产品的文化实质,在大众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各国的文化与经济交融更是如此,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品牌在交融中具有绝对优势。淮扬菜具有4000余年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其与众不同的自身特色,忠于本心、制作精良、五味调和,都是该菜系本质在文化上的提炼与升华,是其文化传播中最本源的价值内涵。因此,必须打造出推广品牌,充分发挥出其文化精神内涵,使淮扬菜的外在表现手法和文化魅力为国际所知,真正感知到其文化品牌的力量。(1)淮扬菜在打造文化品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自我、坚持本真,不被同化与渗透,不盲目追求新奇与高端,不打造不伦不类的所谓“中西合璧特色”,这样的品牌特质才能在国际上获得一席之地,并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既完成了品牌的打造与推广,又实现了淮扬菜文化的拓展与延伸。(2)在国际上找准淮扬菜文化定位,这是得到国际认可并受到欢迎的前提条件。要明确淮扬菜系的国际市场环境,进行受众的细化分析,将文化内涵渗透到品牌建设中,如对淮扬菜用餐环境的特别营造、餐具的精心设计、用餐空间的别致装饰都是文化品牌塑造中斟酌考量的方面,这样才能使淮扬菜系这一文化品牌打入国际消费者的心中,满足其口味需求与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探寻需求。(3)要加强淮扬菜的国际化研究,打造出国际化品牌。针对目前淮扬菜及其文化在国际研究中的劣势问题,应发展关于淮扬菜的跨学科、跨文化综合性研究工作。研究者们应把淮扬菜的文化研究与古代淮扬地区的水运文化研究结合起来,对淮安运河饮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拓宽研究的范围与思路,关注淮扬菜在促进旅游、文化与淮安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促使国际研究者对此产生兴趣,起到深化各国之间文化交融的作用。还可以把淮扬菜菜品、菜名、文化探源与外语教学、传播学结合起来,以中国美食申遗和淮扬菜申遗的角度切入,把淮扬菜向海外推广,使其能够广为人知。(4)要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在海外从事淮扬菜烹饪的厨师,使其意识到自身在传播淮扬菜文化中的责任和义务,让这些具有匠心匠艺的中国厨师在国外传承创新淮扬菜系、传播淮扬菜文化。

3.3淮扬菜的文化的视觉创新策略

淮扬菜深厚的文化韵味具有吸人眼球的独特魅力,尤其是菜品的色与文化、文人、文学的关联很大,能够在视觉上给人较为强烈的刺激,使受众食欲大开,使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因此可以进一步挖掘与创新淮扬菜的视觉文化,使其国际上的文化传播中先声夺人。如在冷菜的造型上,按照食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原则,既讲究形、色的创新,又考虑食材本身的食用价值,使其给人精美的视觉享受。在热菜的造型上,则要追求简洁大方,使人感受到和谐统一的文化内蕴。在面点的塑形上,要讲究艺术上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统一,既造型玲珑精巧,又对食者产生强烈的艺术感召力。在餐具的选择与使用上,要与淮扬菜清新典雅的风格相一致,既做到传承中的创新,又能突破瓶颈,体现出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既多样统一,又材美工巧;餐具与菜品相得益彰,可以使整个菜系具有和谐灵动的气息,使国内外的食者都能从中寻求到静谧安逸的内心共鸣之处,充分感受到淮扬菜品的悠悠风情与经典文化。在用餐环境的营造上,要宁静高雅、崇尚自然、返璞归真,装修风格与家具摆放古典质朴,恰如其分地添加假山石、雕塑、喷泉等塑造出具有淮扬特色的园林小景,使人能够感受到淮扬菜中的诗书雅兴与文化艺术气息,向国内外食客展示“三分明月”的闲情雅致,“二分无赖”的烟雨楼台,享受到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饕餮盛宴,强化其对淮扬菜文化在心理上的认同和感知。

4结语

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曾产生过无数的历史文化,有的文化能够绵延至今,有的文化却灿烂一时,但这些文化的共同之处就是分布在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沿线,因此我国最早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文化的传播交流与兼容并蓄。中国的饮食文化一直在世界饮食文化中独树一帜,淮扬菜系则是我国的知名菜系,在几大菜系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具有古老的渊源、传统的文脉、丰厚的积淀以及中国特有的人文情怀,应得到大力传播与广泛推广,成为跨越国界的文化沟通使者。因此,要借助“一带一路”这一良好契机,向全世界传播淮扬菜文化,通过舌尖上的美食使世界各国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产生认同[8],同时也通过淮扬美食的传递,来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饮食文化的相互交融与人民的友好往来,达到各国之间相互了解、彼此支持、共和共通、共存互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畏.对“淮扬菜”的再认识[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9(3):29-31.

[2]钱王芳.论淮扬文化对汪曾祺文学创作的影响[D].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17.

[3]周春福.“一带一路”释放文化软实力[J].当代电力文化,2015(6):32.

[4]本刊评论员.“一带一路”与文明共享[J].实事求是,2015(3):1.

[5]谢海玲.基于国际化发展趋势下淮扬菜走向世界的思考[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9(1):14-16,83.

[6]张亚倩.淮扬菜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9):123-124.

[7]乔羽茜.新媒体下美食文化传播创新策略及不足[J].新闻知识,2018(6):78-80.

[8]杜莉.“一带一路”饮食文化交流与美食资源开发[J].美食研究,2015(4):1-6.

作者:穆标 单位: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电子网络学院